據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的統計資料顯示,中風是為全球第二大殺手,在2016年奪去了近600萬人的性命。而中風(Stroke)是由於血液不能順利地傳送到腦部,導致腦細胞的死亡,當中可分為兩種:缺血性中風(Ischemic Stroke)及出血性中風(Hemorrhagic Stroke)。
腦部 — 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,當中由過千個神經細胞所組成的,亦是一個新陳代謝非常活躍的器官。而且,腦內亦有大量的血管,以提供足夠的氧氣及養分用於腦部活動之用。然而,一旦血液供予腦部時受到阻礙,即使是非常短暫的時間,也可導致不省人事;而若腦部缺氧約4分鐘左右,對腦部將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,更長的缺氧時間更會導致腦幹死亡。
缺血性中風
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部的血管受到阻塞而發生的,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因為血管壁上有脂肪斑塊積聚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(Atherosclerosis),並可導致腦血栓(Cerebral Thrombosis)及腦栓塞(Cerebral Embolism)。
腦血栓是由於血管內壁遭到堵塞,形成血栓(Thrombosis),當大腦的微細血管血流停止,腦組織會開始壞死,從而引發中風。
而腦栓塞是指在循環系統中的其中一個位置中形成血塊,通常為上胸部、頸部的心臟和大動脈。當一部分的血塊破裂時,會進入血液並穿過大腦的血管,造成堵塞。而患上心律不整(或稱作心房纖維顫動)的人,心臟中形成的血塊也可移動至大腦的血管中,引發中風。
出血性中風
出血性中風是由腦內一些較薄的血管因長期受到高壓血流的衝擊,造成血管壁破裂而形成的。出現出血性中風的主要成因是腦動脈瘤(Aneurysm)和動靜脈畸形(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, AVM)。
腦動脈瘤本身並不屬於細胞異常增生,因此並沒有所謂良性或惡性的區分;可以說不是腦瘤的一種,而只是一個生長在血管分叉處的囊泡狀物體。 當腦動脈瘤不斷的受到血流的衝擊,血管壁會破裂,便腦壓增加,導致中風。
動靜脈畸形(AVM)則是一組異常形成的血管,這些血管中的任何一個都會破裂,也會導致大腦出血,增加腦壓。
因中風所造成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,患者越快獲得治療的話影響會大大減低;而若我們沒有及時發現的話,將可造成不可挽救的影響。
Source: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
Text by Medical Inspire